真正的領袖氣質(True Leadership)訓練,應該從大學二年級開始,直到進入社會工作後的10年間。
首先要學習專業的溝通。在專業的溝通裡,其實是「聽」多於「說」的。而且,如果你能透過專業的溝通取得對方的信任,那是源自你的自信。
首先要學習專業的溝通。在專業的溝通裡,其實是「聽」多於「說」的。而且,如果你能透過專業的溝通取得對方的信任,那是源自你的自信。
其次,看待周遭人、事、物,學著放棄自我為中心的角度。因為,人形形色色,背景、個性不同,你必須保持與人相處的彈性,不要急著以自己的定義加諸別人,先承認別人有成功的空間,勢必有他的原因。
切記,別人發揮創意的空間,不能被你的學識、所認定的成熟、成功的框架限制,第三是自省。
切記,別人發揮創意的空間,不能被你的學識、所認定的成熟、成功的框架限制,第三是自省。
看到別人很容易,看到自己卻很難,因此,無法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管理者?
如果你希望建立領導氣質,就應該在自己周遭建立多面幫助自省的鏡子,鏡子可能是一群朋友或人際關係,它必須能反映出:你是誰?你是什麼?未來或下一步的方向。
自省是培養領袖氣質最難的功課,但是,缺乏自省會讓人不了解自己,也不了解外在環境,造成停滯不再進步的結果。
自省是培養領袖氣質最難的功課,但是,缺乏自省會讓人不了解自己,也不了解外在環境,造成停滯不再進步的結果。
‧帶人帶心的10個領導特質
1. 清楚的方向
無論在任何環境,領導者都要能夠理出清楚的方向,並且讓團隊成員產生信賴、方向一致地前進。
這個能力從學生時代開始,或進入社會以後,無論是不是領導者,都可以開始練習,因為,無論工作或家庭生活,
都需要清楚明確的方向。
無論在任何環境,領導者都要能夠理出清楚的方向,並且讓團隊成員產生信賴、方向一致地前進。
這個能力從學生時代開始,或進入社會以後,無論是不是領導者,都可以開始練習,因為,無論工作或家庭生活,
都需要清楚明確的方向。
2. 寬闊的肩膀與胸襟
有許多領導者在團隊成員的眼中,並非領導者,充其量只是老闆交辦任務的傳聲筒,絲毫不過濾訊息。
一個能發揮職位應有價值的領導者,必須有夠寬的肩膀,分配工作時,能過濾部屬的「該做」與「不該做」。
如果從上而下的是責難,領導者應該一肩扛起。更重要的是,必須有接受別人挑戰的胸襟。
3. 團隊氣氛營造者
領導者的角色,有時比較接近球隊的教練,當球隊輸球,教練不該與球員一起沮喪,而是鼓勵士氣,
指出下一個努力方向。領導者應該是能堅強地重新提醒組織願景的人。這個特質可藉練習培養,
學著跳脫自己的情緒,不受外在環境影響。當眾人陷入瘋狂時,養成冷靜思考對策的習慣。
4. 鼓勵創意,承受風險
領導者要學會適時裝笨,才能看到別人的創意與光芒。自認「聰明」的老闆,只會將行動計畫丟給團隊成員,
但如果只是聽命行事,員工的個人成就感從何而來?成長型的組織,會對員工充分授權,將員工的犯錯,
定義為組織的營運成本,否則,組織將流於流程管理,創新只是奢談。
5. 鼓勵員工了解自己
讓員工有機會充分了解自己。透過平日互動,點滴傳達你對他的評價,好的、待改進的;總之,
避免員工自我膨脹或誤解主管對他的評價。當員工理解自己的狀態,就可以避免「為什麼升他而不是升我」的錯誤期待與爭議。
6. 看得到目標和前瞻
有領導特質的人,比較會表現出前瞻眼光,能看到方向。以行駛於一望無際藍海上的大船比喻,
船長或許可欣喜於每天有豐沛漁獲,但是,航行的目標與靠岸的地點在哪裡?行駛藍海的團隊,
不能只憑恃熱情,還需要有方向感的領導者。
有領導特質的人,比較會表現出前瞻眼光,能看到方向。以行駛於一望無際藍海上的大船比喻,
船長或許可欣喜於每天有豐沛漁獲,但是,航行的目標與靠岸的地點在哪裡?行駛藍海的團隊,
不能只憑恃熱情,還需要有方向感的領導者。
7. 權威領導,下下策
永遠記得,用你的心取代拳頭。年輕氣盛,以為形式上的戰勝就是贏,其實真正能戰勝別人的,是你的氣勢跟精神。
8. 團隊指揮,默契培養
領導者的角色,有時像整合調度者(Organiser),目前經營環境中,許多競爭來自微小型企業,
領導者不能再自我定位為大樂團的指揮家,而應是整合調度者,為團隊調度出最大綜效。年輕領導者不妨思考:
成員是否可藉默契運作?而非全賴管理。
9. 沒有永遠的明星
好的領導者要掌握自己的進出場機制,不必永遠是舞台上的明星,適時做個聽眾,給夥伴掌聲,
可以傳遞更多支持與溫暖給團隊成員。
【本文摘錄自《30雜誌網》 2009.08.27 文/李國芬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