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

輕鬆喚醒你的行動力


史賓賽‧強森可說是當今最成功的激勵作家之一。

他於1998年出版的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全球銷售超過2,400萬冊。
他與企管大師肯恩.布蘭查特(Ken Blanchard)合寫的《一分鐘經理人》,成為主管必讀的教科書。

今年3月出版的最新著作《峰與谷》,在美國初版印量高達150萬本。
強森的觀點其實並不複雜,他自己也認為:「這些都是你早就知道的,只是你忘了,我的目的是提醒你。」

10月中旬,強森來到台灣宣傳新書,以下是他的衷心建議,告訴你如何用4個原則,輕鬆激發沉睡已久的行動力。

1.寫下目標,貼在最顯眼處提醒自己
   眼睛所見,往往左右了你的行動。你必須把心中所想的具象化。你的願望是什麼?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?

   現在立刻寫下來,貼在最顯眼、最容易可看到的地方,時時提醒自己。第一次寫書時,自己做了一張假的新書封面,   然後放在書桌旁,每天看著它寫作,藉此鼓勵自己,同時也提醒自己,不要怠惰。

2.不知怎麼做,就選擇和過去相反的路走
  我們總是左思右想,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,最後的結果是永遠受困在當下。
  不行動永遠是最下策,如果你一時還想不清楚要怎麼做,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要重複過去的行為。

  特別是當你處在逆境時,要擺脫困難,就去做你在順境時不會做的事情,用你在順境時不會採用的方法。

  但多數時候,導致你躊躇不前的最大絆腳石,在於你的想法,要喚醒你的行動力,第一步得先換掉你的大腦,  改變思維。方法不難,這是我的親身經驗。我會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左右兩欄,左邊是「現在的我」,右邊是「未來的我」。

  接著在左欄寫下當下我所相信的原則,然後在右欄寫下和左欄完全相反的內容。寫完之後,我把右欄的內容錄音下來,  開車或睡覺前都聽一遍,聽久了,想法會不知不覺開始轉變,原本不相信的事情,後來都會覺得:「有何不可?」

3.埋頭苦幹,不要抬頭巴望未來的結果
  任何事只要去做,而且是扎實做好該做的,再加上足夠的耐心,等時機成熟,事情自然水到渠成。

 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這本書的概念早在1979年就形成,但我直到1997年才開始動筆寫書。這當中我花了很多時間  去觀察、測試新書的概念是否有用,不僅自己實踐,同時也分享給別人。直到經過長期的證明,確定這些概念真的對人  有所幫助,能帶來改變,我才放心地動筆。書出版時,完全沒有任何宣傳活動,只靠口碑,也賣出了不錯的成績。

  因為,它確實是一本好書,我不需要刻意去推銷,它自然會受到歡迎。

4.再微不足道的成就,都要大肆慶祝  人需要被鼓勵,要激發行動力,就得當自己的啦啦隊長。
  有句諺語說得很好:「沒有鞋子時覺得自己很窮,但看到別人沒有腳,就覺得自己很滿足。」

  我們只注意到現在和理想之間的落差,只看到缺陷,從不讚美自己哪些地方已經做得多好。
  多給自己鼓勵。當你開始行動、而且有了些許的改變,就給自己小小的犒賞,為自己鼓掌叫好,  而不是懊惱距離目標還有多遠。

【本文摘錄自《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》2009年12月】 文/吳凱琳 

分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