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穩定度上,七年級的整體狀況並不如外界認為的低。
超過3成受訪者最長一份工作做滿3年以上,若剔除問卷中,畢業出社會未滿3年的受訪者,比例更高。
發現1:成功的定義,叫快樂
調查中最大的發現,是「七年級不重視傳統世俗的價值觀,習慣用自己的意見來生活與工作,」五年級的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觀察。
對於未來工作職稱的目標,32.3%的人希望成為「特定領域的專家/不擔任主管」,排序第1;最低的是僅有5.5%希望「成為CEO/總經理」,清楚顯示職場不見得是七年級的唯一戰場,他們定義成功的角度更加多元。
另一個數字再次印證Y世代的多元價值觀。高達64.6%的受訪者認為,成功的定義是「生活快樂」,其次依序是「身體健康」(45.7%)、「受到別人肯定」(43.3%)、「家庭幸福」(39.6%)、「擁有財富」(38.2%),「工作成就高」僅佔27.2%。
上一輩依循加薪、升遷追逐成功的線性人生,看在重視生活品質的Y世代眼中,並不值得學習。
在工作與生活的選擇上,近4成的七年級,認為他們盡量讓兩者界線分明,不會為工作犧牲生活。
發現2:期待主管有能力、溝通強
儘管七年級不認為工作是人生的全部,企業卻別低估他們對主管的期望值。在他們心中,好主管/老闆的條件,前3名是「能協助我成長」(43.5%)、「專業能力強」(32.0%)、「能清楚表達他的想法與決定」(29.3%);倒數3名則是「幽默風趣」(2.6%)、「具有個人魅力」(4.9%)、「獎勵大方」(7.8%)。
劉奕成指出,這顯示主管與七年級員工相處時,要特別著重專業與溝通,「不要老是出一張嘴,你做得比我好給我看,」這樣部屬才信服。
至於制定工作規則時,則要有更完整的說明。劉奕成有次為了避免業務機密外洩,要求員工不能在Facebook上提到公事,規定發布後隔天,他發現好幾位同事把他從好友名單中刪除,「激烈」表達抗議。
「事實上,多數金融業上班時,根本禁止玩Facebook或MSN,」他指出。從中他學習到,儘管自認是開明政策,但沒有徹底溝通,有時反而成為七年級眼中不合理的要求。
「事實上,多數金融業上班時,根本禁止玩Facebook或MSN,」他指出。從中他學習到,儘管自認是開明政策,但沒有徹底溝通,有時反而成為七年級眼中不合理的要求。
對於「獎勵大方」落居好主管條件的倒數第3名,劉奕成則有不同解讀:「獎勵大方已被認為是好主管的基本配備,給了不代表好,但不給的則是壞主管。」
年輕人在工作表現優異時,高達90.4%希望「獲得獎金或加薪」,其次是「被主管肯定,賦予更有挑戰的工作」(46.0%),這也顯示,只要工作內容有興趣、充滿成就感,七年級願意承擔更多挑戰與責任。
發現3:選工作最重視職場氛圍
在選擇工作上,七年級最重視的條件是什麼?前兩名「薪水或福利好壞」(69.1%)與「同事之間相處愉快」(51.4%),比例遠高於「遇到好主管」(34.3%)、實踐自我理想(33.4%)等。除了金錢動機外,值得注意的是七年級重視同事關係勝於其他關係。
「與其挑老闆,不如挑工作氛圍,」六年級的立可人事顧問資深經理鄧耀中指出。他分析,和前幾個世代相比,七年級普遍是在少子化、父母工作忙碌的環境中成長,從小就更依賴同儕關係,這樣的特質也延續到往後工作。
它對管理帶來的新挑戰是,「七年級耳根比較軟,很容易被同事影響。」鄧耀中舉例,立可在招募時會進行心理測驗,其中有個面向是「對自己認同度高,相信自己是對的」,滿分10分。過去求職者的分數普遍在6分以上,但近幾年愈來愈多七年級踏入職場,分數卻呈下滑狀態,落在3~4分之間。
對照在管理上,鄧耀中認為,主管在傳達決策與目標時,必須態度更堅定、更清楚、更頻繁,讓七年級工作者朝既定方向完成工作,不受其他同事影響。
發現4:個人職能勝過公司忠誠
對於組織與工作的價值觀轉變,來自七年級踏入職場後,面臨劇烈的經濟與產業變化。
經歷過去一連串大環境考驗,七年級認為最貼近對職場想法的形容,前3名為「要多培養第二專長」(55.4%)、「只要有能力,不怕景氣或外在環境震盪」(52.0%)、「沒有永遠的熱門或冷門行業」(30.2%)。
而目前工作對自己的目的或意義,排名最高的是「培養下一份工作的能力」(44.7%),遙遙領先其他選項。這反映出新世代流動率偏高的原因,當他們從少數變多數,「高流動」也將成為企業必須迎接的挑戰。
發現5:不願遭踐踏,主管要更民主
這次調查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現,是企業必須正視七年級對「民主溝通」的需求。
在這次調查中,我們設計了一個有趣問題,詢問Y世代在不同成長階段,誰最尊重個人想法?我們得到的回答依序是父母、老師、主管。
回顧七年級的成長、教育、工作3個階段,不管在家庭或學校,他們可以說是台灣「家庭與校園民主化的第一代」。
1980年代開始,台灣因中美貿易自由化,飲食、娛樂、消費開始大量受到美式風潮影響,「愛的教育」變成教養顯學。
Y世代的父母開始學習聆聽、尊重小孩;學校老師的權威在教改後也漸漸鬆綁。難怪Y世代習慣了家庭與學校的民主對待,一踏入職場,遇到主管嚴格要求,最常出現的口頭禪就是「尊嚴被老闆踐踏」,動輒引爆成離職的導火線。
Y世代的父母開始學習聆聽、尊重小孩;學校老師的權威在教改後也漸漸鬆綁。難怪Y世代習慣了家庭與學校的民主對待,一踏入職場,遇到主管嚴格要求,最常出現的口頭禪就是「尊嚴被老闆踐踏」,動輒引爆成離職的導火線。
身為主管,若能了解他們與你不同的成長背景,也許就能縮短彼此認知的距離。
發現6:與父母的好關係,延緩獨立
其實,不少管理者對Y世代的抱怨也擴及他們的父母。
父母陪同面試的應徵者這幾年大幅增加,企業更是常常接到家長打來關心小孩工作的電話,相較於上個世代與父母的緊張關係,Y世代可說是與父母關係最好的一代。美國一項統計指出,85%的青少年認為父母是最好的朋友。
這種親密關係,間接造成了Y世代「延後長大」的獨立性。長期研究全球新世代的網點顧問公司(InSites)創辦人范登堡 (Joeri Van den Bergh)指出,這是造成Y世代延緩獨立的幫兇,也製造出愈來愈多「回力鏢子女」(boomerang children)──在可以獨立後,遇到挫折或職場不景氣亂流時,又回家靠父母。
《Cheers》這次調查中,發現台灣Y世代上班族有同樣「症頭」,3人中就有1人表示「如果工作不順,父母願意在經濟上協助,會考慮辭職」(35.6%)。
面對這群既反骨又依賴、從小見識廣卻又不想長大、比你有創意卻又需要學習紀律的Y世代,到底該怎麼相處與引導?透過《Cheers》「七年級工作觀大調查」,希望有助於台灣企業尋找出新世代人才的管理之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